汽车合资企业 自主品牌还要“傍”多久?

2016-08-05 23:00:5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面对一堆狼藉的亏损赤字和不断的厌倦、抱怨,南汽和菲亚特历经八年的跨国“婚姻”即将破灭,虽然双方还未正式签署解约协议,但“离婚”似乎是这场婚姻最终的结局。

  菲亚特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南汽集团和菲亚特方面的股东已同意于12月份提前解除合资关系,股东双方目前还在进行谈判。

  南汽和菲亚特从牵手步入婚姻殿堂至今,双方的矛盾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或因水土不服,或因各自心猿意马,总之,在分手边缘的“南菲”即将成为继1997年标志雪铁龙汽车集团失意广州标致后的第二个合资失败的案例。

  南汽收购英国罗孚,合作意向直指上汽,开始重整旗鼓,全力推出名爵项目来挽救市场;菲亚特则一直保持和奇瑞的暧昧关系,并于8月7日与奇瑞签署合资生产乘用车项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按50∶50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进行菲亚特集团旗下的阿尔法罗密欧和菲亚特品牌汽车,以及奇瑞旗下品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一个内分泌失调的机体是难以维系健康存活的。从黄小平到王浩良,从恰巴和茅晓明的“黄金组合”到景伯清的二次复出,再到后来的韩同安,南京菲亚特高层的频繁更迭让这个汽车企业从一开始就充满着不安分的因素,中方管理层和意方高管难以达成战略层面的一致,由此带来的争论和矛盾,让“南菲”这段婚姻步履维艰。面对日益紧缩的市场份额,南京菲亚特仅仅靠着手中的西耶那派力奥派朗维系。与其端着“金饭碗”受穷,南京菲亚特还不如尽早明确下一步的目标,找一个“合得来的伙伴”相伴前行。

  合资模式亟待转变

  回望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道路,20多年的历程多半是令人欣慰和喜悦的。最早进行合资的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是当时国情下进行尝试的产物,考虑到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无疑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添加了动力。最初合资模式的成功让众多车企尝到了甜头,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外资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并套用传统的合资模式,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资金技术支持迅速占领中国汽车市场。

  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力量得以加强,自主品牌的大旗越摇越响,可却始终逃不脱外资企业控制的阴影。最早,引进外资是作为一种手段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先进的技术带来的是蓬勃的生命力;后来,技术手段逐渐转化为引进零部件和车型,这让众多的国内企业感到自己缺乏的太多,合资的模式让外资企业找到了头,并以此成为争取更大中国汽车市场的手段。国内企业忙乎了半天最终只是获得了一块制造和销售环节上的增值利润。看看那些价值不菲的中高端车,外资品牌的利润高到其自己都羞愧说出口。

  外方在合资企业获取的利益比较多地集中在车型的技术转让费和商标使用费上,这是我们不能摆脱的咽喉要害。而如果此时进行独立运作的话,我们的国营企业有几个具备条件?国家依靠合资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实现税收、就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合资企业又通过这些有利的政策占取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双赢局面是造成当前合资模式在我国现有特殊时期国家保护政策壁垒下存在的重要原因。

  还要“傍”多久?

  以合资企业的名义相“傍”,自主品牌何时才能找到出路?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我国的汽车工业必须理性地看待目前合资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主品牌的建设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所谓“学习需有时,出徒更要早”。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拥有了品牌和技术,中方才有绝对的话语权和高额的利润分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独立强大的品牌价值和工艺、设计技术成为了我们不能突破合资模式走自己发展道路的瓶颈,也让我们在生产制造、销售、采购和管理等多个环节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与此同时,外资方自然而然地攫取了高额的利润。

  其次,自主品牌的形成对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起铺垫作用。纵然,合资模式对提高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国际市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究其根本,外资方更多的是通过合资这种模式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而很少会把目光关注到国外。自主品牌要做大做强,走出去战略很重要。某一天当我们的汽车品牌成了他国合资企业的主角,那我们的汽车工业便是真正强盛了。

  第三,加速推进中国汽车工业体系走向成熟。一个发展优秀的汽车工业是依赖于其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技术的提升,仅仅停留在依赖外资而没有自主研发实力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只有在产品战略、技术路线、人才培养、品牌提升、营销策略和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等多方位的建设才能真正催化一个好的汽车工业体系的形成。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和日本汽车产业的成功模式,即紧握自主品牌策略不放,花高代价购买并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进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说到容易做到难,面对新一轮的合资和自主品牌运动的展开,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这也是摆在政策面前的一道难题。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时报

共有0条评论

评论 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