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9日,2006赛季F1第12站德国大奖赛进入周六的排位赛。最终,虽然在最后一圈发生一次冲出赛道的“惊险”意外,基米仍然以1分14秒070夺得德国大奖赛的杆位。芬兰冰人本赛季的首个杆位,为明天扫除自己5年连续退赛的恶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迈克尔-舒马赫以1分14秒205屈居第二,马萨第三,法拉利没能实现包揽头排。巴顿、费斯切拉、巴里切罗、阿隆索和拉尔夫-舒马赫分列4至8位。阿隆索最终仅列第7位,在他的25岁生日之际无奈地只能从第4排发车,西班牙新科冠军显然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在法拉利连续席卷了美国站和法国站的胜利之后,目前在积分榜上领先的雷诺誓要阻止跃马军团的连胜势头。然而不幸的是,自家的赛车率先“后院起火”。一个小小的质量减震器就将雷诺翻来覆去的折腾,由于赛会与FIA的严重分歧,关于质量减震器究竟是否“合法”的最终裁定将留待德国站之后才有定论。求稳的雷诺已经决定不再冒险,在周五的练习赛后将质量减震器从赛车上撤除。
除此之外,FIA“杀招”频出,本周还发布了另外两道“禁令”:首先是在周三禁用了宝马法国站推出的“惊人之作”——双塔垂直翼,宝马方面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这条禁令,当然F1.06赛车是否会受到速度上的影响还需要比赛的检验。另外一条就是在昨天的练习赛后,禁用了超级亚久里带来的新型加热器。看来对于技术规则的“严格”贯彻,已经成为FIA近期“整治”F1的重点。尤其是在各支车队对于FIA提出的“引擎冻结提案”始终无法达成协议之后,FIA终于强势地开始捍卫自己执法者的“尊严”。
霍根海姆毫无疑问是德国人的主场。舒马赫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甚至超越了宝马与奔驰在这里的锋芒。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4位德国车手舒马赫兄弟、海德菲尔德和罗斯伯格组成了闪亮的“德国四人组”。当然,德国站的看点并不只是完全的德国风。今天是西班牙车手阿隆索的25岁生日,在法国站被法拉利无情的打击之后,阿隆索一直誓言要在舒马赫的主场强势反击。而对于芬兰冰人基米-雷克南来说,从加入F1以来,5年从未在霍根海姆完赛的恶梦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纪录。
排位赛开始前,空气温度29摄氏度,赛道温度47摄氏度,相对湿度47%。霍根海姆的高温让德国的车迷也招架不住,赛道边的游泳池宾客迎门。也许全球持续的热浪将成为左右整个赛季走向的关键,普利司通已经连续在高温的美国站和法国站展现出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法拉利的维修区内,久违的科琳娜的身影似乎预示着舒米将在这里开启一个关键性的时刻。
维修区开放之后,丰田特鲁利和拉尔夫-舒马赫率先驶上赛道。赛前,特鲁利由于在最后一次自由练习中发生爆缸而更换了引擎,刚刚与丰田续约的意大利人面临退后10位发车的处罚。联想到威廉姆斯车队与丰田刚刚公布的三年新合约,不知道弗兰克-威廉姆斯对此作何感想。
特鲁利完成的第一个计时圈成绩为1分17秒146。很快,这一成绩就被队友刷新,拉尔夫以1分17秒037暂列首位。第一节排位赛开始后仅5分钟,红牛之队美国车手斯毕德就在出第一弯之后发生严重的事故。STR赛车由于出弯速度过快,导致赛车冲出赛道失去控制,沿着长长的直道滑向另一侧后,赛车180度调头,尾部撞向另一侧的轮胎墙。左后轮完全脱落之后,赛车仍然向前滑行了很长的距离,两次与轮胎墙碰撞,导致赛车严重损毁。赛会出示红旗,暂停了排位赛。
20点11分,排位赛重启。迎来第300场分站赛的本田双巴组合率先亮相。巴里切罗以1分16秒670取代拉尔夫-舒马赫的领先位置。巴顿以0.4秒之差落后于队友。但是巴里切罗的成绩很快被雷克南刷新,基米以1分15秒214升至第1。看来刚刚突破20000转速大关的奔驰引擎,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值得关注的是,在最后一次练习赛中出色发挥的克莱恩以1分15秒816仅次于基米。很明显由于这个周末在维修区内盛传自己将被红牛“抛弃”的传言,克莱恩开始全力表现,证明自己才是红牛正确的选择。
法拉利方面,马萨率先完成一个计时圈,1分14秒412超越了雷克南的成绩。仅随其后的迈克尔-舒马赫落后队友0.5秒,稳居第2位。随后登场的雷诺双雄,并没有太惊艳的表现。“寿星”阿隆索以1分15秒518,暂列第5,队友费斯切拉甚至掉到了第10位。
超级亚久里方面,本周推出了期待中的06款新车。驾驶全新SA06的佐藤在全力冲刺第16位里尤兹的纪录。虽然新的赛车表现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距离红牛之队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落后近1秒的成绩始终无法突破第一阶段的瓶颈。另一边,取代蒙塔格尼首次参加F1的日本车手山本左近由于在最后一次自由练习赛中撞坏了新的SA06赛车,而不得不起用备用的SA05底盘参加排位赛。拆除垂直翼之后的宝马赛车也表现疲软,海德菲尔德和维伦纽夫分列第15和第16位,刚好挤入第二节排位赛晋级。而不幸的里尤兹、阿尔伯斯、佐藤琢磨、蒙泰罗、首次参加F1的山本左近以及发生意外的斯毕德在首节排位赛后被淘汰出局。
5分钟后,第二节排位赛开始。这一次换成威廉姆斯的两位车手韦伯和罗斯伯格率先亮相。韦伯以0.3秒的优势领先于年轻的队友完成第一个计时圈,1分15秒094登上首位。成功刷新韦伯圈速的则是红牛老将库塔,苏格兰人以1分14秒949冲破1分15秒大关,挤掉韦伯升至首位。队友克莱恩以0.2秒之差排到了第3位。看来,奥地利小将确实将在霍根海姆全力冲刺,证明自己。
随着拉尔夫-舒马赫以1分15秒049的成绩登上第2的位置,各大车队开始进入真枪实弹的较量。首先是费斯切拉,意大利人以1分14秒747领先库塔0.2秒完成第一个计时圈。队友阿隆索1分15秒001,落后0.3秒暂列第3。雷诺之后,开始真正发威的是本田双雄。誓言要在霍根海姆打破“积分荒”的巴顿,率先以惊人的1分14秒378冲破费斯切拉的圈速成绩升至首位。队友巴里切罗也不赖,1分14秒678,落后巴顿0.3秒,守在第2位。
这个时候,法拉利和迈凯轮开始发力。基米率先以1分14秒516超越巴里切罗成功挤到第2位,然后是法拉利双雄的相互超越。在马萨以领先巴顿0.3秒的1分14秒094逼近1分14秒大关,成功登上第1位的时候,迈克尔-舒马赫的成绩更令人震惊。舒米在每一个计时段,甩开队友0.1秒,最后1分13秒778的成绩已经逼近了赛道的比赛圈速纪录。法拉利再次成功包揽前两位。
在两辆248F1驶回维修区“休息”之后,其余的14辆赛车全部在赛道上做最后一搏,包括位列第8位的阿隆索。在最后一圈的努力之后,阿隆索以1分14秒746升至第6位。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第16位的海德菲尔德。本土作战的海德菲尔德在连续努力了3圈之后,仍然没有办法摆脱被淘汰的命运。而与他同病相怜的是他的德国同胞罗斯伯格。小罗斯伯格仅列第15位。随着拉尔夫-舒马赫挤入第7位,将阿隆索送回第8,第二节排位赛的排位最终确定:韦伯、克莱恩、特鲁利、维伦纽夫、罗斯伯格和海德菲尔德最终被无情淘汰,而在成绩榜上领先的仍然是法拉利双雄。
按照惯例,第三节排位赛依然是两辆法拉利赛车率先等候在维修区出口,排头的是马萨,随后是舒米。阿隆索也紧跟在第三位,而迈凯轮则完全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基米一直等到维修区开放之后,最后一位出发。驶出维修区之后,马萨让过舒马赫,舒米带头开始跑第三节排位赛。
5分钟后,德-拉-罗萨在一个右弯与拉尔夫-舒马赫争抢进弯的位置时,右后轮与拉尔夫的前悬挂发生碰撞,右后胎发生爆胎。两人双双回到维修区,拉尔夫-舒马赫选择退出了排位赛,看来TF106B赛车的悬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罗萨仍然在对赛车的轮胎和悬挂进行调整。
排位赛还剩7分钟,基米率先进站,完成换胎。随后舒马赫也跟进,舒米明显在进维修区时“走神”,248F1在进站前冲出赛道,幸好舒马赫及时救回。马萨跟在身后也吓了一跳。出站时,舒马赫恰巧压在同时进站的阿隆索之前,新科冠军明显对于车王的做法非常不满。阿隆索做出手势,并向车队抱怨舒马赫的“阻挡”。
基米率先做出的第1个真实计时圈为1分14秒070,紧随其后的舒马赫以0.13秒之差暂列第2位,成绩为1分14秒205。阿隆索以1秒之差,仅列第7。基米随后回到维修区第二次换胎,由于德-拉-罗萨在进站时出现意外,基米在维修区内等了近10秒后才完成换胎。舒马赫和阿隆索也跟进,阿隆索先完成进站,舒米跟进。目前在成绩榜上领先的是雷克南,随后是迈克尔-舒马赫和马萨。
赛道上,舒马赫紧跟在阿隆索之后。而维修区内,丰田已经完成了对TF106B的修理,拉尔夫-舒马赫重新回到赛道。首先开始冲击自己成绩的是雷克南,基米在出一个右弯时,由于进弯速度过快,完全失去了抓地力,MP4-21赛车冲上草地,赛车后部完全弹离赛道。基米放弃了最后一圈,回到维修区。
随后的阿隆索以落后基米1.2秒的差距冲线完成最后一圈,令人大跌眼镜。紧跟其后冲线的舒米也没能刷新基米的圈速,最终以0.13秒之差屈居第2位。马萨落后舒米0.3秒,位居第3,法拉利包揽头排的计划破灭。然而随着阿隆索的成绩定格在第7位,跃马军团毫无疑问仍然是今天最大的赢家。舒马赫和法拉利非常有机会在明天的比赛中,继续拉近与雷诺的差距,而基米的“挺身而出”从一定意义上帮助了舒马赫。
最终,虽然在最后一圈发生一次冲出赛道的“惊险”意外,基米仍然以1分14秒070夺得德国大奖赛的杆位。芬兰冰人本赛季的首个杆位,为明天扫除自己5年连续退赛的恶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迈克尔-舒马赫以1分14秒205屈居第二,马萨第三。巴顿、费斯切拉、巴里切罗、阿隆索和拉尔夫-舒马赫分列4至8位。阿隆索最终仅列第7位,在他的25岁生日之际无奈地只能从第4排发车,西班牙新科冠军显然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田的第300场分站赛上,“双巴”组合也有不俗表现。正如巴顿自己所言,排位赛将对于明天的决赛非常关键。巴顿和巴里切罗分列第4与第6的成绩也为本田明天的复兴开了一个好头。北京时间明天晚上8点,德国大奖赛将进入正式比赛的决战。这一次,杆位发车的是久违的银箭迈凯轮,而熟悉的蓝色雷诺第一次远离了前两排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