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公升排气量,参赛车型法拉利、林宝坚尼、保时捷,赛车在这里是昂贵和不计成本的;
1.5公升排量,参赛车型迷你酷派、甲壳虫,赛车在这里又是充满童真和乐趣无穷的。
欧洲人说美国的纳斯卡和卡特车赛简直是傻瓜赛车,光是追求引擎排量大,围着椭圆赛道一圈圈跑,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美国人鄙视欧洲人的拉力赛,这么脏的运动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爱,引擎马力又小,怎么能体现出赛车的特性?
那么,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赛车,是谁决定了赛车的排量?也许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排量,争议的焦点
赛车世界的F1向来是赛车手们梦想的天堂,是最高的赛车殿堂。当然,围绕着它的各种问题也就更多,更麻烦。从创办初期开始,到如火如荼地举办至今,不断地修改条例,不断地摸索前进,其中,针对排量大小问题的修改就从没有停止过。而其他汽车比赛关于排量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难下定论。
拿F1来说,1948年,比赛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一年是一个转折点,发动机有了新的“一级方程式”(New Formula One)。至到1950年,首届F1冠军赛才正式举行。当时,组委会并制定新的规则,参赛的赛手仍旧沿用之前由FIA制定的规则,即允许参赛的赛车可搭载4.5L非涡轮增压或1.5L涡轮增压发动机。
到了1952年,由于F1赛事组织当时还尚缺乏经济和人力上的支持,比赛不得不采用F2赛车来进行。在F2比赛规定中,参赛的赛车只能装备排量不超过2.0L的非涡轮增压发动机。
1954年,新的F1比赛规则又出台了,同时,也调整了对于排量的问题,规定赛车可以搭载最大排量为2.5L非增压发动机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压发动机。
时隔没多久,到了1961年,FIA又制定和实施了必须是1.5L发动机的赛车才有参赛资格的规定。F1赛车引擎的排气量从2.5L降低到了1.5L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速度、减少危险性。
随着1966年引擎最大排气量限制提高到3公升,Climax终于将一台16气缸引擎装在了BRM赛车上。这台引擎能发出400匹的最大马力,而它发出的噪音则更为惊人。纵然BRM赛车有惊人的速度,杰克·布拉汉姆却驾驶着自己一手设计制造的布拉汉姆Repco赛车夺得了1966年的世界冠军。布拉汉姆Repco赛车的8气缸引擎最大输出仅有320匹马力,是当年芸芸赛车中最小的,但却是最耐用最可靠的。赛车场有一句话就是要想获得冠军首先必须完成比赛,Repco赛车用这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1967年6月4日,在现代F1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福特DFVV型8汽缸引擎在荷兰Zandvoort赛道问世了。杰姆·克拉克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了分站冠军,此后,福特DFV便一发不可收,直到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然而,福特DFV面世得太迟,未能阻止丹尼斯.休姆为布拉汉姆再次夺冠。F1步入空气动力学时代。
1988年,FIA又规定赛车的发动机需配置规定的涡轮增压装置,以减少驱动力。但是在1989年则取消了该规定,转而要求赛车必须搭载3.5L排气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且不能超过12缸。
应该说,一次次的变革对F1的影响极其深远和显著。当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F1赛事变得更具观赏性。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变革都将从更多方面改变F1比赛的面貌,直接的效果将是使F1赛事速度变慢,更深的效果则是降低了F1车队参加比赛的成本,使得最后的赛事结果更具悬念。而更多中小车队也能够不再为大车队斥巨资打造更快的赛车而气短胸闷,这就变相增加了中小车队的实力,也将使得F1更安全。可以预见的是,变革后的F1赛事将更加符合车迷们的口味。
从F1的发展来看,厂商、速度、安全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赛车运动在排量上的选择,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厂商
厂商的投入至关重要,因为没有直接的投入就不能研发出高性能、大排量的引擎。于是,这就对厂商的背景、实力有非常大的考验,只有一次次地资金投入加上一次次地试验,才能开发出理想地合适引擎,期间的耗资可想而知。
F1中,那些财大气粗的赞助商们都知道引擎的开发是个彻底的无底洞,一旦投入就很难收手,至到研发出另人满意的成果,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一味追求大排量的手段又不得不再进行下去。于是,一些较小的厂商时间在财礼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为了减少成本上的投入,FIA才会决定对在F1引擎上将排量降低,由V10变成V8,这也是变相在为中小车队节约成本。
高速
无庸质疑,引擎排量大,速度自然就能飞速提升,高速的快感就会得到体验。对于喜欢赛车的车手和热衷于赛车运动的车迷们来说,都是追求刺激和得到满足的最好表现。为了比赛的精彩程度,速度上的体现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了。于是,在排量上的提升,就是对速度的提升,也是对比赛观赏性的提升。那么,追求引擎的大马力也就不为过了。
安全
随着速度方面的上升,安全问题就隐现出来了,同时,它也是赛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关于此,前车之鉴比比皆是,在赛车运动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有太多的血泪史让我们触目惊心。
1960年在斯帕举行的F1比利时站比赛。就让人感受到了这项运动潜在的危险性:两位车手在比赛中丧生,另有两位车手严重受伤。天才车手克里斯·布里斯托驾驶的Cooper赛车失控,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横滚之后,他就再没有醒过来;另外一位悲剧性的车手是莲花车队的阿兰·斯得希,由于极速前进时,一只飞鸟撞上了他的脸导致了赛车的失控。
这样的惨剧太多发生在赛道上,于是,在追求大排量的同时,人们开始反思何为重中之重。无可厚非,安全成了赛车运动首要保障的前提。
此外,排量大的赛车注重了技术方面的依赖,赛车技术比车手技术来得贡献大。而小排量的赛车则更容易培养新人,锻炼车手的技术,讲究扎实的赛车功底。所以,对排量的选择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量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