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3岁的马克-韦伯率先冲过蒙特卡罗的冲点线,站上标志性的摩纳哥站的最高领奖台,对于整个澳大利亚赛车界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时刻。一直以来寻寻觅觅中澳洲赛车界的新旗帜人物终于在这一刻成就,这位自1994年的大卫-布拉汉姆以来首位来自澳大利亚的F1车手,继承了曾经传奇姓氏的光荣,终于登顶皇冠上的明珠,并且向职业生涯最鼎盛的辉煌大步迈进。
继续传奇姓氏的光荣登顶摩纳哥
摩纳哥蒙特卡罗和意大利蒙扎是F1六十余年历史上惟一两场贯穿始终的分站赛,而蒙特卡罗独特的街道特质和摩纳哥王室与F1赛事渊源流长的牵连,更让这条独一无二的赛道成为F1一致公认的皇冠上的明珠。而一周之前马克-韦伯在摩纳哥创造的传奇更足以让澳大利亚赛车界为之动容——这位33岁的红牛车手成为了自1959年的杰克-布拉汉姆之后首位在这条世界顶级赛道上登顶的澳大利亚车手。周六完美的排位赛夺杆和全场毫无悬念、闲庭信步的夺冠历史,对于比赛节奏的把握以及在安全车多次出动之下稳定的领跑都成就了韦伯这个摩纳哥站分站冠军的含金量与实质名归。33岁的韦伯也终于找到了一支能够将他的驾驶天赋和澳大利亚赛车传统得以发扬的,并且最终凝结成为胜利的车队。
蒙特卡罗标志性的领奖台,有摩纳哥大公国特有的颁奖方式,对于任何一名F1车手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时刻。夺冠的韦伯说,“八天里我拿到了两个冠军。但是这一刻我特别印象深刻,能够在蒙特卡罗赢得比赛,是任何一个F1车手的梦想。”梦圆的时刻,光荣与传承一齐到来。“当然每一场F1的胜利都很特殊,但是能够在蒙特卡罗加入胜利者的行列是一个更特殊的时刻。50多年前杰克(布拉汉姆)曾经在这里获胜,很高兴今天这一刻再次属于我们澳大利亚。”这不仅仅是一场两个小时的F1耐力赛而已,78圈有安全车多次出动,即使到了比赛的倒数第4圈,仍然有两辆套圈的慢车就在头车面前发生严重撞车,韦伯完全凭借着他娴熟的驾驶技巧躲过了这场灾难。“这个结果对我来说非常非常可贵,整场比赛中我一直面临着保持胎温的压力,但是最终我很自豪我能够和阿亚顿-塞纳一样,成为这条赛道的征服者之一。”
携手红牛的世界冠军梦想
与如今众多20岁左右就已经在F1出道的车手相比,韦伯显然是属于近年来F1“大器晚成”的车手代表。2002年,25岁的韦伯才加入当时的“新手训练营”米纳尔迪成为F1车手,同时期更年轻的莱科宁已经成为车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长时间的积累让韦伯在首场正式比赛中“厚积薄发”,作为为数不多首位在家乡开始自己F1处子秀的幸运车手来说,韦伯的第一场F1大奖赛足以令他终生难忘。2002年的揭幕站澳大利亚大奖赛,韦伯驾驶米纳尔迪的PS02一举赢下第5名并且夺得2个积分,全场澳洲车迷为子狂热的场面对于任何一位初出茅庐的F1车手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历。巧合的是,那一年的摩纳哥站以11名完赛的韦伯初次显示了他在这条街道赛上的适应能力,从而吸引了当时美洲虎车队老板的注意力。这一场决定性的比赛让韦伯赢得了2003年美洲虎的合同。
接下来的一年是韦伯在F1的第一个收获期。澳大利亚人的首个美洲虎赛季堪称完美,车队全年18个积分有17分来自于韦伯的贡献。如此不可小视的出色表现让韦伯成为了围场内的热门车手,完成与美洲虎的下一年合同之后,大有希望可以踏入顶级车队的行列。却没想到,2004赛季意气风发的澳洲人遭遇了沉寂。全年只有7个积分的事实并没有带给他足够的筹码作为跳板。在福特卖掉美洲虎之后,整个赛季R5赛车的表现都没有做到众人的预期。2005年,韦伯转会威廉姆斯,但威廉姆斯爵士领导的车队早已不是上世纪鼎盛时期的“三大车队”之一。2006年宝马与威廉姆斯“分手”,无奈启用考斯沃斯引擎的威廉姆斯遭遇了明显的研发与融资瓶颈,韦伯在威廉姆斯的两个赛季残破不堪,几乎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跳槽红牛的决定直到纽维的最终到来才成就了澳大利亚人职业生涯最大的转折。从2009赛季在德国站拿到加盟红牛的第一个冠军开始,到本赛季先手队友收获了两个连续的分站胜利,韦伯的世界冠军梦想终于来到了路上。
“队友情”的另一面是公平竞争
加盟红牛初期与库特哈德的搭档,由于苏格兰老将无心恋战F1的心态决定了两人之间不会擦出剧烈的对抗火花。同时当时的红牛赛车并没有具备能够挑战分站冠军的实力,自然队友之间的竞争也不会成为围场内热门的话题。然而随着峰回路转的2009赛季之后,红牛车队内部的“队友竞争”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话题与看点。2009赛季,在红牛二队有出彩表现的德国小将维特尔被“扶正”,来到一队与韦伯搭档接替2008年底宣布退役的库特哈德。面对笼罩在“天赋”与“舒马赫接班人”光环之中的队友,韦伯在红牛的位置忽然变得微妙起来。外界对于红牛关注的眼光几乎都集中于维特尔一身,他德国车手的身份和过去出色的履历成绩都足以令其成为新生代德国车手中的领军人物,尤其是被迈克尔-舒马赫“钦点”的“接班”意味,更让他的天才队友被聚光灯环绕。此刻的韦伯几乎淹没在队友的光芒之下,直到红牛突然成为2009年惟一能够挑战“横空出世”的布朗GP的对手。
2009年无疑是F1近年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赛季,管理层买断前本田车队的布朗以意想不到的“双层尾部扩散器”横扫整个赛季,几乎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两张冠军榜单的结局。惟一的看点,就是设计大师纽维能否用他独到的赛车眼光打破这一次赢在起跑线上的“规则擦边球”。到了2009年的下半赛季,由于BGP001的研发并没有再出彩的更新,红牛事实上已经成为赛道上最具竞争力的赛车。但是他们在对手出现问题时,始终无法集中火力从而成功将布朗挑落马下,追近积分差距的事实却不禁让人遗憾。关于究竟全力支持维特尔还是支持韦伯的话题此时成为围场内共同关注的焦点,也让这一对过去在外界看来一直相处融洽,甚至堪称模范队友的组合走到了风口浪尖。红牛执着地奉行着“公平对待”的原则让他们丢掉了2009赛季的冠军机会,但是这无法回避他们在本年度依然将要面临的抉择。韦伯在西班牙和摩纳哥连续两站的夺冠,已经让澳大利亚人重新成为赛道上最炙手可热的车手之一。正在迈入职业生涯黄金期的韦伯想要真切地靠近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想,必然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赢得红牛队内竞争的胜利。只有战胜维特尔,他才能足以依靠红牛和团队的力量踏上真正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