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中国大奖赛平淡的落幕了,最后的冠军最终还是留到了收官的巴西。纵观整场比赛,除了法拉利两位车手在赛道上理所当然的让车之外,没有任何让人回味的东西。
汉密尔顿统治了中国大奖赛。和日本站前半场精彩的争斗比起来,迈凯轮在本站突出的赛车上的优势让法拉利两名车手没有丝毫的竞争力。在围场里,车队竞赛总监巴迪塞利这样形容他们的赛车:“我们在牵引力不足的问题上非常难受,两种轮胎都是。”“我们试图通过调校来改善,但还是无法达到。”
不过就笔者在赛场内和新闻中心看到的状况来说,汉密尔顿虽然赢得了比赛,但没有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这显然和他在这两个赛季比赛中的“脏”风格有很大关系。在比赛赛前,阿隆索依然直言“全力帮助马萨”,虽然他最后并没有帮上忙,而库比卡因为排位的落后失去了竞争力,但依然表示““汉密尔顿的驾驶太危险了。”
车手的表态说明了汉密尔顿恶劣的驾驶风格已经引起了公愤,而就笔者看来,这种不计后果、严重威胁他人同时也威胁到自己安全的驾驶风格和当年的车王何其相似。“现在汉密尔顿的驾驶风格和舒马赫刚崭露头角的时候非常接近,”一位赛车圈的前辈这样评价:“不过不同的是,舒马赫当年脏但总是威胁别人自己得利,汉密尔顿现在是威胁到自己同时自己没有得利。从这点上说,汉密尔顿还太嫩了点。”
汉密尔顿霸道的驾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其他车手的驾驶安全,上站日本在争夺总冠军很有利的情况下他过于激进的驾驶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损人不利己的他在中国站之前曾表示过将要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不过这个周末迈凯轮技师出色的工作让他顺风顺水获得了冠军,但记者在新闻中心现场看比赛,却从一些细节上看到了他失利的一面。
比赛即将开始的时候笔者回到新闻中心俯瞰上赛,亲眼目睹了整场比赛的进行。新闻中心数百记者也和我一样紧张总冠军的归属。不过,整场比赛,忙碌的新闻中心里总共有两次鼓掌、一次哄堂大笑:当科瓦莱宁爆胎的时候,由于镜头切换的原因,没有看清楚是谁,直知道是迈凯轮,掌声响起,不过在看清楚之后有些惋叹;第二次掌声是在莱科宁让过马萨的时候。而拿次大笑则是比赛冲线之后莱科宁马上又超过了马萨。这几次新闻中心里数百“专业车迷”的表现可以说明小黑的不得人心。没有人能阻止他赢得冠军,但所有人都可以鄙视这样的冠军。
中国大奖赛在平铺直叙间结束了。没有精彩得超越,没有激烈得对抗,也没有赛事组织者希望得总冠军得诞生。和往年相比,门口没有几乎赶上观众人数得黄牛了,但结果是上赛在拆除了一个看台后,还有好几个看台被布置成了广告位。主看台没有坐满,一号弯位置更是少了很多观众。由此看来组委会减少赠票的承诺看来是实施了。新闻中心座位的利用率和去年相比也下降了很多。是不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就不讨论了。但从观众人数、记者人数的变化,我确实看到了中国大奖赛的危机。前段时间坊间盛传中石化将要退出F1的赞助,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但伯尼的威压之下,比赛时间后移了一个小时是摆在那里的。这样一个平铺直叙的比赛,中国组委会到底有多少发言权?伯尼“夜赛+街道”的亚洲构想下,上赛如何来保证满足各方利益以免被FIA和赞助商抛弃?从今年的上海看来,这些都是眼皮子底下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