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A1GP(A1汽车大奖赛)中国站将在上赛道拉开战幕,这并非该赛事第一次登陆中国,但对于广大商家与车迷而言,被誉为赛车界“世界杯”的A1依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赛事。 诞生时间短、比赛以及运营模式的差异、民族企业的自负盈亏……一系列因素让这项潜力无限的赛事眼下正遭受冷遇,昨日就一些疑惑记者与中国A1国家队运营总监关蕴科进行了交流,很显然,A1拥有美好的前景,但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培育。
中国之队运营总监:短期内填平缺口不实际
以国家为单位参赛,所有赛车规格相同,覆盖全
球30多个国家、80%的人口……自2005年阿联酋王子马克图姆创立赛事以来,A1就像刮进世界车坛的一股清新之风,给充斥着商业与个人色彩的赛车领域注入了国家的概念。但是相较于他的优势,A1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统计,A1元年全球范围亏损高达2.12亿美元,其中关蕴科先生透露,仅A1中国之队的亏损也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人民币。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A1的叫好不叫座呢?关蕴科先生表示:“一项崭新赛事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里面包括赛车的研发、赛事的推广等,要想靠一两个赛季就填平缺口并不实际。”此外,关先生认为类似F1、MotoGP等顶级赛事都是以俱乐部形式存在,在赛车发达国家这已经形成一种固有模式,期待以国家为单位的A1短时间颠覆赞助商、车迷的惯性思维并不容易;至于在中国,一个赛车运动发展尚处萌芽阶段的国度,A1必然面临更大的困难。
今年上海站中国之队目标收支平衡
今年A1上海站,中国之队在运营上又有什么目标呢?关先生希望能够收支持平,但他也坦言其中的艰辛,“由于完全是靠民族企业自负盈亏,不花国家一分钱,要想实现目标非常困难。”据透露,仅仅赛事的医疗保障就要花费75万元,公安补助需要35万元,租用直升飞机也要25万元……关先生表示:“老实说我们的招商情况一直不理想,试想如果一个中国品牌跟着我们的赛车跑遍所有分站,通过100多个电视台展现给世界,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画面,但是A1中国之队目前依然少人问津。”到底什么原因让众多民族企业望而却步,“过去我们一直感慨中国没有国际化的赛事,现在中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赛事(A1),但是你会发现我们真正缺少的却是国际化的企业,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距离真正走向世界还有距离。”
关先生透露倒是已经有一些美国商家愿意涉足中国之队,毕竟中国的市场和中国之队的进步有目共睹,当然,迎来A1在中国的春天尚需时日,“当有一天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赛车文化,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那个时候我们付出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但利润却有可能成倍增长。”说到这里关先生眼里流露出兴奋的光彩。
宣传民族品牌开发自身价值求生存
“参赛车队必须以国家为单位,车手和赞助商(80%)也从该国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A1在商业开发和拓展上远比F1有更大自主权和空间,也是宣传民族品牌的巨大契机,为何中国之队在招商上一直面临尴尬?据悉,A1中国之队席位拥有人刘煜已经为这项赛事个人投入了8000万元之巨,他也曾豪言:“即使亏损我也要一直做下去。”当一项赛事与国家荣誉、民族感情维系在一起时,民族资本的魅力体现无疑,不过A1面临困境确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寻觅它的春天才是所有人更该关心的问题。
“必须感谢上海市政府,上赛季我们仅支付上赛道租金就花费了900万元(其中现金450万元),今年政府将租金下调至350万元现金……”按照关先生的说法,政府已经给予了A1大力支持,不过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何开发这项赛事的自身价值才是A1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