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联年会,是预测未来中国赛车运动发展走向的“晴雨表”。
有出席年会的专家说,有F1为龙头股的国际赛事带动,2005年中国的场地运动有“回春”的迹象。
迹象一:拉力传统强队纷纷投身场地赛,突出者如上海大众333、北京庆洋、东风雪铁龙天欣花园与北京海驾。
迹象二:从来都是自成一体、“关起门来玩”的港澳车队今年也要携手参与全锦赛。香港的华龙车队、澳门的东武车队明确表示了这番意向。
迹象三:场地赛事增多。光康巴斯方程赛以上级别就预计增加有:中国雷诺方程赛、中国未来F1车手挑战赛、A1方程式选拔赛等等。
赛事增多,这些年积攒家蓄供孩子学卡丁、康巴斯的陈胜利理当高兴。可在中汽联年会上,获得各个赛事邀请的陈胜利、陈旭父子却为多个赛事的选择犯了愁。
为2005年赛事犯愁的不止陈氏父子俩,赛事组织者就有“(到时)比武台搭好,挑不出上台人”的苦恼。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真正有能力、具条件参与康巴斯以上级别方程赛的就这么几位车手———程丛夫、董荷斌、江腾一、詹家图、李英健、刘洋、王超、欧阳若曦,加上去年夺得康巴斯冠亚军马青骅、陈旭,满打满算十位车手。
这十位还不一定都能参赛。程丛夫有麦凯轮的严格合同限定,董荷斌、江腾一、詹家图今年重点是参加欧洲、或者德国、意大利的雷诺方程赛。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抽身而出的时间来参与“中国未来F1车手挑战赛、A1方程式选拔赛”,这的确是个难题。
在国内练兵的,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计划今年推出的中国雷诺方程式,在四、五、八、九月与全锦赛同时进行,像刘洋、王超、陈旭均有可能“两线作战”。怎么统筹、协调,对车队、对个人都是一大考验。而且像王超这类车手与原效力车队有签约三年的合同在身,能不能参加中国雷诺方程赛还有许多不明朗的因素在里面。
算来算去,明年新推出的赛事很有可能出现凑不齐人或“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来回窜场的景象。
后备人才短缺,是当前加速中国场地运动发展的最大制约。没人的原因,是中国赛车的“底座”———卡丁运动出现了断档。上世纪末,中国卡丁的人才培养出现过一、二年“停摆”,造成了现在卡丁赛15到17岁这个年龄段———国家甲级、国家乙级这两个组别“人才稀缺”。
现在,这种境况正得以改观,但改观的进展仍很缓慢。原因是商业、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很微弱,除了国家体育总局从体彩公益金中拿出一些经费用于卡丁车少年组的培训外,投入最卖劲的就是那些期待自己孩子成为“未来舒马赫”的家长,而商家除了提供轮胎、车架实物赞助外,其它投入少得可怜。
也有高瞻远瞩、看到快速发展的中国场地运动孕育着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商机的。日本雅玛哈公司今年就在国内挑选了几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少年车手,以半赞助、半自费的形式支持他们参加2005年日本卡丁车联赛。表现不错的将被雅玛哈“买断”,成为公司的签约车手。届时,再有麦凯轮看中程丛夫这类事情发生,就不可能对母队无培养费一说了。
作为中国赛车运动的管理者———中汽联也清楚地意识到后备短缺对快速发展的场地、特别是方程式运动的制约。在今年出台的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规则上,中汽联增补了“每支队必须使用一名备用车手,他们的名字应该在全年保持不变,且每场必须参加一次不计时练习赛”的规定。尽管在年龄上没有加以限定,但中汽联一位官员透露,不久就会有年龄的限定。因为这一规定的出台,目的就是要督促车队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未来,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可现在?各方、特别是赛事组织最急火火的是:没有人。
有出席年会的专家说,有F1为龙头股的国际赛事带动,2005年中国的场地运动有“回春”的迹象。
迹象一:拉力传统强队纷纷投身场地赛,突出者如上海大众333、北京庆洋、东风雪铁龙天欣花园与北京海驾。
迹象二:从来都是自成一体、“关起门来玩”的港澳车队今年也要携手参与全锦赛。香港的华龙车队、澳门的东武车队明确表示了这番意向。
迹象三:场地赛事增多。光康巴斯方程赛以上级别就预计增加有:中国雷诺方程赛、中国未来F1车手挑战赛、A1方程式选拔赛等等。
赛事增多,这些年积攒家蓄供孩子学卡丁、康巴斯的陈胜利理当高兴。可在中汽联年会上,获得各个赛事邀请的陈胜利、陈旭父子却为多个赛事的选择犯了愁。
为2005年赛事犯愁的不止陈氏父子俩,赛事组织者就有“(到时)比武台搭好,挑不出上台人”的苦恼。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真正有能力、具条件参与康巴斯以上级别方程赛的就这么几位车手———程丛夫、董荷斌、江腾一、詹家图、李英健、刘洋、王超、欧阳若曦,加上去年夺得康巴斯冠亚军马青骅、陈旭,满打满算十位车手。
这十位还不一定都能参赛。程丛夫有麦凯轮的严格合同限定,董荷斌、江腾一、詹家图今年重点是参加欧洲、或者德国、意大利的雷诺方程赛。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抽身而出的时间来参与“中国未来F1车手挑战赛、A1方程式选拔赛”,这的确是个难题。
在国内练兵的,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计划今年推出的中国雷诺方程式,在四、五、八、九月与全锦赛同时进行,像刘洋、王超、陈旭均有可能“两线作战”。怎么统筹、协调,对车队、对个人都是一大考验。而且像王超这类车手与原效力车队有签约三年的合同在身,能不能参加中国雷诺方程赛还有许多不明朗的因素在里面。
算来算去,明年新推出的赛事很有可能出现凑不齐人或“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来回窜场的景象。
后备人才短缺,是当前加速中国场地运动发展的最大制约。没人的原因,是中国赛车的“底座”———卡丁运动出现了断档。上世纪末,中国卡丁的人才培养出现过一、二年“停摆”,造成了现在卡丁赛15到17岁这个年龄段———国家甲级、国家乙级这两个组别“人才稀缺”。
现在,这种境况正得以改观,但改观的进展仍很缓慢。原因是商业、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很微弱,除了国家体育总局从体彩公益金中拿出一些经费用于卡丁车少年组的培训外,投入最卖劲的就是那些期待自己孩子成为“未来舒马赫”的家长,而商家除了提供轮胎、车架实物赞助外,其它投入少得可怜。
也有高瞻远瞩、看到快速发展的中国场地运动孕育着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商机的。日本雅玛哈公司今年就在国内挑选了几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少年车手,以半赞助、半自费的形式支持他们参加2005年日本卡丁车联赛。表现不错的将被雅玛哈“买断”,成为公司的签约车手。届时,再有麦凯轮看中程丛夫这类事情发生,就不可能对母队无培养费一说了。
作为中国赛车运动的管理者———中汽联也清楚地意识到后备短缺对快速发展的场地、特别是方程式运动的制约。在今年出台的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规则上,中汽联增补了“每支队必须使用一名备用车手,他们的名字应该在全年保持不变,且每场必须参加一次不计时练习赛”的规定。尽管在年龄上没有加以限定,但中汽联一位官员透露,不久就会有年龄的限定。因为这一规定的出台,目的就是要督促车队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未来,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可现在?各方、特别是赛事组织最急火火的是:没有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