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7日,CRC龙游拉力赛结束。这个连续8年举办拉力比赛的小县城,如今已经取代了以往让人记忆深刻的六盘水,俨然成为了中国拉力赛的一个图腾。传统而艰险,这条赛道本身就是对“拉力”二字的最好的注脚。
不过,今年的龙游拉力赛,多少因为其中新增的一段水泥路面,显得有些尴尬。由于国内农村大规模的水泥路建设,中国能够举办拉力赛的地方越来越少。或者说,既有原始的砂石路面、又有经济实力举办拉力赛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了。这对中国的拉力发展来说,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记得去年佛冈站,CRC开上水泥路面的时候,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奈。
对于这些大马力、要求操控精准的赛车来说,开上水泥路,就如同让拳击选手滑旱冰。
很无奈,以后这种滑旱冰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在WRC开始习惯柏油路面的时候,CRC终于走到了WRC的前面,越来越多的开始出现水泥路面的挑战了。
其实说起来,水泥路面没有什么不好:更加严格的刹车要求,当你家是一台大马力赛车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在滑入冰面的水泥路上刹车失灵的可能,这就要求车手要有更大的胆量,更重要的是,更精准的操控技术。可是再精准的操控技术,也难以在上百公里的每个弯道上去既凶猛又稳妥的驾驶。这就让拉力赛本来最吸引人的驾控享受,变成了驾控折磨。车手开的闹心,观众看的揪心——因为实在没什么好看的,除非你以赛车失控冲出赛道这点恶趣为乐。
归根到底,这和中国拉力赛的举办体制有很大关系。
和其他大部分比赛不同,中国拉力锦标赛的依托,根本上在于地方的支持。没有举办地的赞助、当地政府的配合与支援,这个目前看来国内最成功的比赛,根本无法取得现在亚洲一流的成绩。不过,这个局限性也让它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其实,这个比赛从汽联的引导开始,渐渐的有地方政府和外部企业参与进来,再到现在,外部企业逐渐淡去、主要靠地方政府及其关联企业支持为主,经历着一个“左右左”的成长过程。在其成长的中段,相关产业的企业,如润滑油、轮胎等,都对这个赛事产生过极大的兴趣,并做出了不少尝试,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地方政府主导、以宣传地方特色或者地方产业为主的怪圈,不能不说这是CRC的一大遗憾。不过,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个比赛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如此成功,这也算是CRC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避免的中国特色。不过,为长远计,如何让这个比赛脱离这个圈子、回归到商业运作的正路上来,这或许是汽联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今年两站的水泥路,让CRC五站比赛看起来水分十足。作为车迷,我个人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比赛。即使这样的赛道对车手来说,或者是个更严峻的挑战,但它失去了拉力之美。
中国的拉力赛车再次出现在了水泥地上,而且是一向以砂石闻名的龙游站。这多少让人有些无奈。为了扩大影响力,拉力赛需要靠近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了比赛精彩好看,赛道需要在乡村小道、砂石路面。这一结合,配合中国老百姓受惠无限的“村村通”,CRC只能委身于乡村水泥路面了。
这是中国拉力的无奈,也是中国拉力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没有很繁华、也不原生态,郊区,一如中国拉力目前的位置。
在赛车圈子中的位置如是,在自身的发展阶段亦是如是。
好过原地踏步,有变化总是好的。